19世纪末 中国人日常的真实记录

梅若冰
1881年正值清光绪七年,鸦片战争爆发后的40余年里,西方文化逐渐渗透,封建制度岌岌可危,战争带来了西方元素,也给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影响。
《中国古道:1881韦廉臣夫人从烟台到北京行纪》一书,记录了知名传教士韦廉臣先生的妻子伊莎贝拉·韦廉臣在1881年跟随丈夫,从烟台到北京传教过程中的所见所感。此时距烟台开埠已有20年,西方传教士在烟台大量开展宗教活动,兴办医院、学堂、图书馆等社会事业,为中国人提供了了解西方文化的渠道。在跟随丈夫北行传教期间,韦廉臣夫人用细致的观察和细腻的笔调,记录下了1881年中国北方民众的日常生活,为晚清历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为后世读者带来了亲历古代生活的视角。
韦廉臣夫妇自烟台出发,沿官道走陆路,途经莱州、潍县、青州、邹县、济南、曲阜、景州、河间、涿州而至北京,这700英里的古道之行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中国民间的淳朴民风和颇具风味的北方民俗。在韦廉臣夫人的笔下,此时的中国自然条件优越,人们热情而单纯,注重礼节,崇尚文化。他们亲历了婚嫁、丧葬、庙会、祭祀等日常活动,在他们细致的描述中,19世纪末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宛如一幅图轴,在眼前徐徐展开。
尤为突出的是,韦廉臣夫人以西方女性的视角,悲悯而客观地观察和记录了中国民众尤其是普通妇女的生活。妇女的社会地位让她们受到严格的道德约束,由此限制了她们的事业,甚至让她们遭受身心的折磨,但她们勤劳善良,充满生活智慧,对家庭、对脚下的土地依然心怀热爱,对未来依然充满希望。
韦廉臣夫人真诚地记录下了她所看到的中国,带领读者亲历19世纪末的社会风貌,感受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历史流变和岁月沧桑。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