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地方新闻 数字报 辽宁记协网 조선어 评论 发现 文化 调查 理论 视频 健康 农业

您当前的位置 : 北国网 >> 娱乐 >> 热点新闻

辽大“国学节”让经典永流传

2020年01月07日 09:08   来源:辽宁日报   作者:   编辑:徐硕

  “国学经典”诵读会现场。

  本报记者  杨  竞

  在气势恢宏的朗诵中,时间的卷轴随着场景的变换慢慢展开,一阵悠扬的古筝曲,一支刚柔并济的竹简舞,将中华传统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LED屏的切换和木板的移动营造出3D的视觉效果,将古代的场景表现出来,一群书生投笔从戎,战场厮杀,幕幕逼真而激动人心。

  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是辽大师生表演的《数典诵经,学懿明德》的场景,是记者在辽宁大学第四届国学节“国学经典”诵读会展演现场看到的震撼一幕。

  本届国学节持续一个月,除了“国学经典”诵读会外,还有“国风古韵”京剧赏析、“翰墨瑰宝”书画展、“国学图书古籍展”“品读经典”读书分享会等活动,内容丰富,精彩纷呈。

  作为辽宁大学“九大节”之一的国学节已走过4个年头,从2016年辽宁大学举办第一届国学节开始,4年间,各种主体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校园,在潜移默化之中,极大地提升了辽大学子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如“国学经典”诵读比赛让流传千年的佳句焕发崭新的生机;“国风古韵”国粹赏析带着人们走近烙着历史印记的古迹文物;“明德讲堂”国学沙龙携最纯粹的传统文化回归课堂……

  据介绍,辽宁大学常年开设《汉书·艺文志》《史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导读》《文心雕龙》等国学经典课程、课堂报告讲座,丰富的课程内容吸引了校内外大量国学爱好者的关注。

  国学节让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辽宁大学药学院学生臧洪远说,他已经第四次参与国学节了,深受国学文化的熏陶,让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受国学节的影响,他爱上了诗词创作,他的写作风格不断融入古诗词的文化气息。

  辽宁大学数学院学生邓其萌则表示,作为一名理工科学子,他平时接触最多的是数字和繁杂的公式,但是在辽宁大学良好的国学文化氛围中,他深刻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以及优秀传统文化带给他精神上的启迪和灵魂上的升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学节的国学图书古籍展中,人们见到了《剑南诗稿》《剑南诗钞》《唐文粹》《续古文苑》《两罍轩彝器图释》等大量古籍善本,这些古籍都珍藏在辽大国学院,是在郭醒、王珏、李意萍等老师的指导下整理和清点出来的。他们从古籍善本之“三性”出发,对每一本古籍的历史文物性、学术代表性和艺术代表性三个方面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调查。从这些蒙尘已久的旧籍中,老师和同学们不仅整理出了大量珍贵的学术书籍,而且还从中发现了数量可观的清本、民国本古籍,目前发现最早的古籍刊刻于清代乾隆年间。

北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 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 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 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Copyright © 2000 - 2023 www.lnd.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网站各类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版权所有 北国网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1120200045
  • 沈网警备案20040201号
  • 北国网官方微信
  • 带你每天
  • “ 动 ”
  • 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