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怎么给农村戏“扶贫”

张嘉益凭借自己的表演功力,让马喊水这个人物获得了观众认可。

无数种情绪,让热依扎在一个面部特写镜头里面全部展示出来。
“热依扎值得一个白玉兰奖”“我竟然天天跟爸妈一起追剧”“23集太少了,应该100集”“追完《山海情》继续补作业”“没想到有一天我会追这样的剧”……这是各大热门网络平台上,年轻观众给扶贫剧《山海情》的爆赞。在各类电视剧题材中,《山海情》打破了扶贫剧与年轻观众之间的壁垒。
热依扎演技立奇功
《山海情》选角藏玄机
尽管该剧从第一集开始就展现出了高质量,但记者发现,《山海情》真正在网络上引爆,还是因为主演热依扎的一段演技剪辑。剧中,热依扎饰演的李水花被父亲用一头驴、一口水窖的彩礼钱许了人家,逃婚出来的李水花面对追过来的昔日恋人马得福,眼神里的委屈与无助、胆怯又勇敢……无数种情绪,让热依扎在一个面部特写镜头里面全部展示出来。这集播出之后,“热依扎演技”话题就慢慢爬上了热搜。不少网友感慨,跟那些“买演技热搜”的行为相比,这种热搜才是真正的热搜。热依扎不仅值得一个热搜,也值得一个“白玉兰奖”。
于是各种“热依扎演技剪辑”就像滚雪球一样,在网上越滚越多,这吸引到更多的人开始追剧,“越看越上头”则成了大家的普遍感受。因为这部剧不仅有热依扎奉献了惊艳演技,超豪华的演员阵容全部演技在线。《山海情》里无论是黄轩演出的志在扶贫的年轻基层干部,还是姚晨、闫妮出演的女领导,每个角色都褪去明星光环,扎扎实实地接地气。几位主演更是被观众评价“跟刚从土里出来的一样”。可以说,“真诚的演员、真挚的表演”是《山海情》成功的第一原因。
而这“真正的演技”可不是靠运气来的。《山海情》的选角暗藏玄机。一般的剧为了吸引年轻人,会选择平衡一下流量和演技来挑选演员,但《山海情》在这个基础上,还关注到了“合适”等各种细节。
《山海情》讲述的是宁夏银川市闽宁镇脱贫发展的故事,“闽”是福建的简称,“宁”是宁夏的简称,两个字合在一起就能联想到这个镇的来历,该镇正是由福建对口帮扶宁夏,共同推进宁夏扶贫工作的成果之一。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剧中陕西籍、甘肃籍、福建籍主演占据大半,黄轩、孙茜来自甘肃,张嘉益、闫妮、尤勇智都是陕西的,姚晨来自福建……从地理位置看,陕西和甘肃都紧挨宁夏,这些演员不仅表演功力足够,同时还有跟角色地理上相近的成长环境。因此在方言版的《山海情》里,演员表演搭配着地方方言,真实感让观众瞬间“入坑”。
选角的细节远远不止这些,在很多电视剧用中年演员扮嫩的背景下,《山海情》坚持不同时期角色用不同年纪演员,少年、青年、成年之间均有分别。在这基础上,选角甚至细节到同一角色不同年龄时期的演员长相相似。不少观众都表示没发现少年跟青年时期换了演员。
不追赶潮流没胡闹喜剧
刻意讨好年轻人才是大忌
除了演员贡献了“得奖水准”的演技,《山海情》能留住年轻观众,也因为其整体剧本扎实。作为扶贫故事,它没有刻意煽情,真实展现了贫困地区的难,也如实地反映了扶贫过程中走过的弯路,并最终将这些元素落实在了人物情感上。不刻意讨好年轻人反而真的让年轻人被其展现的真诚而打动。
如今不少剧为了吸引年轻观众,刻意突出“潮流”“搞笑”,甚至拍成了土味偶像剧、爱情剧、喜剧……但最终都没能真正赢得年轻观众认可,反而引来嘲笑声。反观《山海情》,土是真的土、苦是真的苦,搞笑也是来自接地气的生活而非胡闹喜剧。但正是这个真实的土味,最终征服了年轻观众。
记者采访了沈阳的90后、80后观众,看看他们的反馈——观众刘雯说:“第一次对这么土的剧这么上头,它是讲扶贫的故事,但不觉得它是一个扶贫剧,就是一部很用心、很好看的好剧”;观众陈思路这样评价:“以前那些所谓的剧真的看不进去,虽说是农村题材,但是搞得土不土、洋不洋的,看着就怪怪的。看《山海情》就是因为它演技好,里面的情感挺打动人的。水花的戏份让我哭了好几场,这个剧能让我感到扶贫真的不容易。”
除此之外,节奏紧凑也是《山海情》成功的原因之一。甚至有观众拿出了同期热播的章子怡主演的《上阳赋》来对比,“先看《上阳赋》,嘴遁5分钟,打仗10分钟,大家一起吹捧王妃20分钟。再看《山海情》种蘑菇,刚担心蘑菇怎么卖,闫妮出来直接掀起个高潮。快结束时又担心蘑菇怎么卖出个好价钱,马上教授就带回来好消息,一环接一环,节奏简直太舒服”。前者近70集体量一曝光就被嘲笑:“又一个又臭又长的裹脚布”,后者23集还没播完观众已经恋恋不舍:“23集太少了,应该100集”,对比之下,让人唏嘘。
剥开扶贫剧的外衣,归根结底,一个有实力的创作团队和真诚的创作态度,才是《山海情》吸引年轻观众的根本原因。此刻它不是扶贫剧,它只是一个真诚的好剧。
辽沈晚报记者 张铂
采 访
张嘉益:现在一些
农村戏没扎实剧本
《山海情》引发的追剧大潮,离不开剧中演员的表演实力。该剧既有黄轩、热依扎这样的年轻演员让人眼前一亮,也有张嘉益、闫妮这样的中流砥柱再次展现实力。尤其是饰演马喊水的张嘉益,开局10分钟,他叼着树叶的表演,一下把一个狡黠精明的农村当家人形象诠释了出来,引发网友赞叹。近日,张嘉益接受记者采访,他直言拍戏这么多年,不少农村戏都没有扎实的剧本,“这部戏是我这些年看到的可能最喜欢的一个农村戏”。
片中张嘉益饰演的马喊水,是马得福的爹,也算是一个代理村支书。他既有老代人的谨慎,也不乏精明。“对我来说,不管是开会的戏,还是跟儿子马得福相处的戏,都能体现这个人物的特点。他的儿子得福是这个搬迁办的主任,是一个干事。得福从整村搬迁到新闽宁镇的建设,是一直参与其中的。所以作为他爹,我也是一直跟他在参与这个事情。我更多的是面对村民,来辅助儿子的工作。我觉得在这部戏中,马喊水这个人物像是一个纽带,连接的是村里老一辈跟年轻人。年轻人渴望出去闯,想要变化,老一辈对故土有留恋。他是把两头的人连起来了。”
《山海情》的筹备时间很紧,制片人和导演曾透露,甚至在剧本没完成的情况下就先开拍了。张嘉益也透露,给他准备的时间很仓促,“其实应该有很长一段时间要去体验一下当地生活,但没有这个时间。所以我来了以后,就跟这个村里的支书在村头聊天,了解环境。再看剧本的时候就搜索与剧中的环境、人物相贴切的,你所熟悉人物的感觉。很多时候你就是在脑子里不断构建这个人物,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尽管时间仓促,但张嘉益还是凭借自己的表演功力,让马喊水这个人物获得了观众认可。他认为,这可能跟自己本身是西北人有关系,“我相对了解西北人的性格。它有普遍性,首先你要掌握住共性的东西,很淳朴、耿直,有时候会比较暴躁一些,但又是重情重义的。把共性的东西掌握住,完了再来寻找这个人物个性上的东西。”具体说到马喊水的个性,张嘉益的理解是:“个性的呈现,就是他会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还有他对这个大儿子有一些小得意、小自豪,宠爱之类的。”
张嘉益也认为,角色的成功源于剧本,“当初看这个剧本的时候,我觉得写得非常到位,它把一个贫困村的变化写了出来。这个地方在过去真实的样子,可能比我们选的景还要再困难一些。”他直言,自己已经好多年没有看到过这样的农村戏了,“对于我这个年龄段的人,在我年轻的时候看过很多这样的农村戏,这种有乡土气息的戏,都特别落地,让你觉得特别好看。比如《篱笆女人和狗》,很多名字都记不清了。但其实在我这些年拍戏的过程中,可能接触农村题材戏也少,尤其是现实题材的农村戏,很少。一是少,再一个可能是没有那么扎实的剧本。这次看到《山海情》的剧本,我也跟孔导说,这是这些年我看到的可能最喜欢的一个农村戏。”
辽沈晚报记者 张铂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